从面向接口编程说起
我们在“调用方”和“实现方”之间引入了“接口”,上图没有给出“接口”应该位于哪个“包”中,从纯粹的可能性上考虑,我们有三种选择:
- “接口”位于“调用方”所在的“包”中。
- “接口”位于“实现方”所在的“包”中。
- “接口”位于独立的“包”中。
下面让我们依次分析这三种可能性,如果现实中确实有这种可能性,不如我们就为其起个名字以方便交流。
“接口”位于“调用方”所在的“包”中
我们先想象一个场景,以仓储的接口为例:
我们将“仓储接口”放置于“领域层”这个“包”中,实现放在一个独立的“包”中,我们看DDD大师的实现都是这样子,现在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做。
“领域层”的“领域服务”会依赖“仓储接口”,“仓储接口”也会依赖“聚合根”,这两者都是除了“实现依赖”之外的依赖关系,如果将“接口”放到“仓储实现”中就丧失了面向接口编程的意义(编译也不会通过),如果放到“独立层”中呢?会编译不通过,出现双向依赖了。
对于类似这种情况下接口,我们将其称为“SPI”,全程为: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,“SPI”的规则如下:
- 概念上更依赖调用方。
- 组织上位于调用方所在的包中。
- 实现位于独立的包中。
- 常见的例子是:插件模式的插件
“接口”位于“实现方”所在的“包”中
我们先想象一个场景,以Unity提供的IUnityContainer接口为例,除了维护这个框架的团队之外,我们没有发现谁实现了这个接口,虽然理论上是可以实现这个接口的(如果能实现的话,我们何不自己弄额Ioc容器呢?)。
对于类似这种情况下的接口,我们将其称作为“API”,“API”的规则如下:
- 概念上更接近实现方。
- 组织上位于实现方所在的包中。
- 实现和接口在一个包中。“接口”位于独立的“包”中
“接口”位于独立的“包”中
这里就不说场景了,如果一个“接口”在一个上下文是“API”,在另一个上下文是“SPI”,那么你就可以这么组织。
需要注意的事项
不管是SPI或API,接口都是可以组织到独立的“包”中,这么做是否有意义,自己来做出决定了。
SPI和API也不一定是接口,我这里都是指狭义的具体的接口。
ref: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happyframework/archive/2013/09/17/3325560.html